【狼狈为奸什么意思】“狼狈为奸”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坏人互相勾结、狼狈地一起做坏事。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批评那些在道德或法律上犯错的人之间的合作。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狼 | 指狡猾、凶狠的动物,象征坏人或恶势力 |
被 | 通“狈”,指一种类似狼的野兽,常与狼一起行动 |
为奸 | 做坏事,干坏事 |
整体意思:
“狼狈为奸”原意是狼和狈一起行动,互相配合,共同做坏事。现在多用来比喻坏人之间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进行不正当的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宋史·王安石传》:“狼狈为奸,败坏纲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带有贬义色彩 |
示例 | “这两个人狼狈为奸,骗取了大量钱财。”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勾结作恶、同流合污、狼狈不堪 |
反义词 | 互不相帮、光明磊落、正大光明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批评坏人 | 用于指责某些人相互勾结,做出不道德或违法的事情 |
描述社会现象 | 如揭露腐败、黑幕等 |
教育引导 | 用于教育他人不要与不良分子为伍 |
五、注意事项
- 感情色彩: 属于贬义词,不可用于正面场合。
- 适用对象: 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不适用于动物或自然现象。
- 搭配建议: 常与“勾结”“联手”“合谋”等词搭配使用。
总结
“狼狈为奸”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明确的成语,用来形容坏人之间相互勾结、共同做坏事。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批判性。但需注意其贬义性质,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