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闻字跟耳字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一些成语同时包含“闻”字和“耳”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往往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以下是对这些成语的总结与整理。
一、总结说明
“闻”字多指听、听见、闻名等含义;“耳”字则与耳朵有关,常用来表示听觉或耳朵本身。在成语中,“闻”和“耳”常常结合使用,表达一种听觉上的体验或对信息的获取方式。虽然直接同时包含“闻”和“耳”的成语并不多见,但仍有少数成语符合这一特征。
以下是经过筛选整理出的含有“闻”字和“耳”字的成语列表,供参考学习。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闻所未闻 | 听到过但没有见过,形容事情非常罕见 | 《史记·高祖本纪》 |
耳闻目睹 | 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 | 《后汉书·王符传》 |
闻风而动 | 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 《三国志·魏书》 |
耳濡目染 | 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 《宋史·张载传》 |
闻鸡起舞 | 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比喻勤奋努力 | 《晋书·祖逖传》 |
耳聪目明 | 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 《旧唐书·李泌传》 |
闻过则喜 |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 《孟子·尽心下》 |
耳提面命 | 常常当面教导,叮嘱 | 《诗经·大雅》 |
三、小结
虽然“闻”和“耳”同时出现在一个成语中的情况较少,但上述成语大多涉及听觉与信息获取的关系,反映了古人对听觉功能的重视以及对知识、经验的积累。这些成语不仅具有语言美感,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在日常学习和使用中加以理解和运用。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关于“听”的智慧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