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患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其中,一些成语中包含“患”字,这些成语多与“忧虑、灾难、祸患”等含义相关。下面将对“带‘患’字的成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常见带“患”字的成语总结
1. 患得患失:指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形容人总是顾虑重重,缺乏安全感。
2. 患难与共:指在困难时一起经历,共同承担,常用于形容朋友或夫妻之间的深厚情谊。
3. 防患未然:指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避免事态恶化。
4. 无事生非:虽然不直接含“患”字,但有时与“患”有相似语义,指故意制造麻烦。
5. 后患无穷:指留下长远的隐患,后果严重。
6. 内忧外患:指内部和外部同时出现的问题或危机。
7. 讳疾忌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接受批评或改正错误。
8. 患寡不患均:出自《论语》,意为担忧财富分配不均,而不是数量少。
9. 患浅思深:指思考不够深入,却自以为很聪明。
10.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虽不直接含“患”字,但表达的是因言行不当引发的后果。
二、带“患”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患得患失 |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 | 《论语·阳货》 |
患难与共 | 在困难中共同承担 | 《左传》 |
防患未然 | 在问题发生前加以防范 | 《周易》 |
后患无穷 | 留下长久的隐患 | 《战国策》 |
内忧外患 | 内部和外部同时出现的危机 | 《汉书》 |
讳疾忌医 | 掩饰疾病,不愿接受治疗或批评 | 《扁鹊见蔡桓公》 |
患寡不患均 | 担忧分配不均而非数量不足 | 《论语·季氏》 |
患浅思深 | 思想肤浅却自以为深刻 | 《庄子》 |
三、结语
“患”字在成语中常用来表达对未来的担忧、对问题的预防以及对隐患的关注。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如需进一步学习其他带有特定字的成语,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