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量力而行的含义】“量力而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我虽老,未忘于行,量力而行。”原意是指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行事,不盲目行动,不超出自身承受范围。
在现代汉语中,“量力而行”常用来告诫人们做事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计划和行动,避免好高骛远、力不从心。它强调的是理性、务实的态度,是一种成熟的行为方式。
成语“量力而行”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量力而行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原意 |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行事 |
现代含义 | 做事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 |
使用场景 | 建议他人或自我提醒不要过度冒险或强求 |
近义词 |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量入为出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力所不及、强人所难 |
用法 | 作谓语、状语;多用于劝告或自省 |
使用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可以运用“量力而行”的原则,先评估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再决定是否采取行动。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减少失败的风险,也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总之,“量力而行”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态度,值得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借鉴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