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伯仲是什么意思】“不分伯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两个人或事物在能力、水平、成就等方面非常接近,难以分出高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伯”和“仲”,分别指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后来引申为对事物优劣的比较。
一、
“不分伯仲”字面意思是“不区分老大和老二”,比喻两者实力相当,难分胜负。常用于形容比赛、竞争、工作表现等场合中,双方旗鼓相当,难分高低。
该成语多用于褒义,表示对双方能力的认可,也带有一点无奈或赞赏的意味。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若两队实力相近,最终比分胶着,可以说“这场比赛不分伯仲”。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分伯仲 |
拼音 | bù fēn bó zhòng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使郤乞告于楚曰:‘……’楚子曰:‘晋未可与争,其人不逊,不如以礼让之。’……”(虽无直接出处,但“伯仲”出自此典) |
含义 | 形容双方实力相当,难分高下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也可用于中性语境 |
近义词 | 势均力敌、难分伯仲、平分秋色 |
反义词 | 高下立判、望尘莫及、遥不可及 |
例句 | 这场比赛双方实力相当,真是不分伯仲。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体育竞技:两支队伍在比赛中势均力敌,最终打成平局,被称为“不分伯仲”。
- 职场竞争:两位同事能力都很强,领导难以抉择,说他们“不分伯仲”。
- 学术研究: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都非常出色,被评价为“不分伯仲”。
四、小结
“不分伯仲”是一个简洁而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既表达了对双方实力的认可,也体现了语言的精炼与美感。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类成语可以提升表达的层次感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