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什么意思】“一以贯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做事或为人处世时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态度。这个成语源自《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用这句话表达自己所倡导的“仁”的思想贯穿于一切言行之中,强调了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一 | 专一、统一 |
以 | 用、凭借 |
贯之 | 贯穿、贯彻 |
整体含义:
指用一种原则、理念或方法贯穿始终,始终保持一致,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 《论语·里仁》
- 原文: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 背景: 孔子在回答弟子关于“仁”的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思想体系是“一以贯之”,即“仁”是贯穿其全部学说的核心。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形容做事态度坚定 | 他一直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从不动摇。 |
描述思想或政策的连贯性 | 这项政策一以贯之,体现了政府一贯的治理思路。 |
表达个人品格 | 她为人正直,一以贯之,深受大家尊敬。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一如既往、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
五、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一以贯之”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在追求目标时保持初心,避免被外界干扰而偏离方向。
无论是个人成长、企业管理,还是国家政策制定,“一以贯之”的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总结
“一以贯之”强调的是一致性与坚持性,是一种贯穿始终、不轻易改变的原则。它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人面对复杂世界时应具备的一种品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以贯之 |
出处 | 《论语·里仁》 |
含义 | 用一种原则贯穿始终 |
用法 | 形容态度、思想、政策等的连贯性 |
近义词 | 一如既往、始终如一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朝三暮四 |
现实意义 | 鼓励坚持、保持初心、增强执行力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