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先擒王出自哪首古诗】“擒贼先擒王”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关键、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首古诗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擒贼先擒王”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中的第六首。原句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句诗的意思是:拉弓要拉最强的,用箭要用最长的;射人要先射马,捉贼要先捉头目。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在行动中应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人物,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虽然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并演变为成语,但在文学作品中,它最初是作为诗句出现的,具有鲜明的军事策略色彩。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擒贼先擒王 |
出处 | 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
原文句子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诗歌背景 | 《前出塞》是杜甫描写边塞战争生活的组诗,反映将士征战的艰苦与智慧。 |
成语含义 | 比喻做事要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而不是只关注次要问题。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战略决策、管理、教育等领域,强调抓大放小、突出重点。 |
三、结语
“擒贼先擒王”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更是一种实用的思维方式。它源自杜甫的诗作,体现了古人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如今,这一理念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