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经典句子58句】《春秋左传》是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还蕴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这些经典语句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被广泛引用和研究。以下是对《春秋左传》中58句经典句子的总结与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一、
《左传》作为《春秋》的注释性史书,由左丘明所著,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的重要典籍。它以生动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风貌,同时也通过人物对话和评论传达了儒家思想、道德观念和治国理念。
在这部著作中,许多句子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涵盖了仁爱、忠义、礼法、诚信、谋略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句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典句子汇总(58句)
序号 | 经典句子 | 出处 | 简要解释 |
1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宣公二年》 | 人难免犯错,但能改正就是最大的善行。 |
2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左传·隐公三年》 | 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稳固,道理自然显现。 |
3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有德之人往往有言论,但有言论的人未必有德。 |
4 |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礼是天地间的常理,也是百姓的行为准则。 |
5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停止就不会陷入危险,才能长久。 |
6 | “君子不器。” | 《左传·昭公七年》 | 君子不应局限于某种技能或身份。 |
7 |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遇到机会就前进,遇到困难就后退。 |
8 |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祸福不是天定,而是人自己招来的。 |
9 |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左传·成公十五年》 | 在重大节操面前不能被改变。 |
10 |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君子若没有道义,勇猛会成为动乱;小人若没有道义,勇猛则成为盗贼。 |
11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 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12 |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 信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 |
13 | “夫战,勇气也。” | 《左传·庄公十年》 | 战争的关键在于士气。 |
14 | “君以此思,臣以事之。” | 《左传·昭公十九年》 | 君主如此思考,臣子便应如此行事。 |
15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 《左传·昭公七年》 | 君子心中想着道德,小人只关心土地。 |
16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左传·僖公五年》 | 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
17 |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 《左传·文公六年》 | 天命不是固定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得到支持。 |
18 |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 国家兴盛时听取民意,衰亡时依赖神灵。 |
19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不因一点小过失而掩盖大的功德。 |
20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始终谨慎,就不会失败。 |
21 | “政宽则民慢,政严则民残。”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政策宽松,民众可能怠慢;政策严厉,民众可能受害。 |
22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左传·隐公三年》 | 同上一句,强调根本的重要性。 |
23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
24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左传·襄公十一年》 | 在安定时想到危险,有准备就不会有祸患。 |
25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左传·僖公十年》 | 如果想给人加上罪名,怎么会找不到借口呢? |
26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说话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 |
27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之间则像甜酒一样亲密。 |
28 | “忠为令德,非同姓不相及。”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忠诚是美好的品德,不是同姓的人不能相提并论。 |
29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仁慈的人,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 |
30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
31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君子不因为一句话就提拔一个人,也不因为一个人就否定他的言论。 |
32 | “知人知面不知心。”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表面了解一个人容易,真正了解他的内心却很难。 |
33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34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 得到道义的人有很多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很少有人支持。 |
35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左传·哀公六年》 | 没有长远考虑的人,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
36 |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面对事情时有所畏惧,善于谋划,才能成功。 |
37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
38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花言巧语、面貌讨好的人,很少有仁德。 |
39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同孔子语,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
40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做老师了。 |
41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学习并不断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
42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志向在道上,依据在德上,依靠在仁上,游历在技艺上。 |
43 | “吾日三省吾身。”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
44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不到学生苦思冥想而不得时,不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说又说不出时,不引导他。 |
45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
46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同第29句,强调推己及人的精神。 |
47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没有规矩,就无法形成方圆。 |
48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先使工具锋利。 |
49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看到有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无德的人要反省自己。 |
50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51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
52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
53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虑不安。 |
54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冬天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
55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左传·僖公五年》 | 同第16句,强调信用的重要性。 |
56 | “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君子和谐但不盲从,团结但不勾结。 |
57 | “敏于事而慎于言。”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对事情要勤快,对言语要谨慎。 |
58 | “克己复礼为仁。”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克制自己,恢复礼制,这就是仁。 |
三、结语
《春秋左传》中的这些经典句子,不仅是古代政治与文化的结晶,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智慧。它们跨越时空,至今仍能给予我们启示与指导。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为人处世,都能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这份整理能够帮助更多人深入了解这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