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什么意思】“不求甚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指读书时只求知道大概,不深入理解。在现代汉语中,“不求甚解”常用来形容学习或理解事物时态度不够认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钻研。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求甚解 |
拼音 | bù qiú shèn jiě |
出处 |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
原意 | 读书只求知道大概,不深入理解 |
现代含义 | 学习态度不认真,只停留在表面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学习中 | 用于形容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深,只了解表面意思 |
工作中 | 用于批评员工做事浮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 |
日常交流 | 用于劝诫他人要深入理解问题,不要浅尝辄止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一知半解 |
反义词 | 刻骨铭心、融会贯通、深入研究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褒贬色彩:该词多为贬义,表示学习态度不严谨。
- 适用对象:适用于学生、研究人员、职场人士等需要深入理解知识的人群。
- 语气把握: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避免过于严厉,以免引起反感。
五、总结
“不求甚解”虽然源自古代文人的一种阅读态度,但在现代语境中更多被用来批评那种缺乏深入思考的学习方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知识和任务时,应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有深入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