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秋毫在古文中的意思

2025-10-21 10:08:41

问题描述:

秋毫在古文中的意思,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1 10:08:41

秋毫在古文中的意思】“秋毫”一词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极细小的事物,尤其强调其细微、难以察觉的特性。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常被用于比喻人的细致观察或道德上的严谨态度。以下是对“秋毫”在古文中的含义进行的总结与分析。

一、字义解析

词语 拼音 含义 出处
秋毫 qiū háo 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极细小的事物 《庄子》《史记》等
引申义 —— 形容极其微小的事物;也比喻人观察入微、做事精细 多见于文学作品

二、古文中的用法与例子

1. 《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虽未直接使用“秋毫”,但其中“万物之理”可引申为对细微之处的洞察,与“秋毫”的精神相通。

2.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此处虽未出现“秋毫”,但“望其气”体现的是对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与“秋毫”所表达的细致观察相呼应。

3. 《后汉书·王符传》中有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里虽未直接使用“秋毫”,但“静以修身”体现出一种对细微之处的关注,与“秋毫”所传达的精神一致。

4. 《战国策·赵策四》中有一句:“臣闻之:‘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虽未提及“秋毫”,但“抱薪救火”隐含对细节的忽视,反衬出“秋毫”所代表的细致思考的重要性。

三、现代语境下的延伸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秋毫”多用于比喻:

- 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 对细节的高度关注;

- 对道德或行为的严格要求。

例如:“他办事向来一丝不苟,连秋毫之末也不放过。”

四、总结

“秋毫”作为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不仅指代自然界中极为细小的物体,更承载了古人对细微之处的重视和对精微观察的推崇。在文学和哲学中,它常被用来表达一种细腻、严谨的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致知格物”的思想精髓。

项目 内容
词义 极细小的事物,如秋日鸟兽新生之毛
用法 多用于比喻观察细致、处理事情严谨
文化内涵 反映古人对细节的关注与哲学思考
现代用法 常用于形容人做事认真、不忽略小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秋毫”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更是中华文化中注重细节、追求真理精神的象征。

以上就是【秋毫在古文中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