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朱子家训全文翻译】《朱子家训》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著的一部家训类著作,内容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虽名为“家训”,但其影响远超家庭范围,对后世的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风气都有深远影响。
以下为《朱子家训》全文的翻译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内容。
一、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君子欲有所为,先正其身。 | 君子想要有所作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行。 |
夫人之生,性本善也。 | 人的本性原本是善良的。 |
然而习气所染,遂至于恶。 | 但由于后天的习惯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变得邪恶。 |
故君子贵于自修。 | 因此,君子应重视自身的修养。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 想要修养自身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 |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想要端正心志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想要使意念真诚的人,首先要获得知识。 |
致知在格物。 | 获得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探究事物之后才能获得真知,真知之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之后才能心志端正,心志端正之后才能修养自身,修养自身之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之后才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之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养自身为根本。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如果根本(自身修养)混乱,而想让枝节(家庭、国家)得到治理,这是不可能的。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 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 |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 就像厌恶腐臭的味道,喜欢美丽的颜色一样,这就是自我反省。 |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因此,君子在独处时更要谨慎。 |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 小人在独处时会做坏事,无所不为。 |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 一旦见到君子,就表现出一副虚伪的样子,掩盖自己的不善,突出自己的善。 |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哉? | 别人看自己,就像看透了肺肝一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这就是说,内心真诚,就会表现在外面,因此君子必须在独处时谨慎。 |
二、总结
《朱子家训》以“修身”为核心,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自我反省和提升,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它不仅是一份家庭规范,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指导书。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得真理,进而实现内心的真诚与正直。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儒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三、结语
《朱子家训》虽篇幅不长,但内容精辟,语言简练,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养性的指南,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如何做人、做事、持家的重要启示。阅读和理解这部经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的家庭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