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股票股利的分录怎么入账】在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时,发放股票股利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股票股利不同于现金股利,它不涉及现金流出,而是通过增加股东的持股数量来实现对股东的回报。本文将总结发放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分录。
一、什么是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指公司按照一定比例向股东发放额外的股票,作为对公司利润的一种分配方式。股票股利不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结构,特别是留存收益和股本之间的分配。
二、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发放股票股利时,应按照股票的面值计入“股本”科目,超出面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科目。若公司没有设定面值,则按市场价值或协议价格入账。
三、发放股票股利的会计分录(示例)
假设某公司决定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公司总股本为1,000,000元,每股面值为1元,那么发放的股票股利为100,000股。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100,000元 | |
| 贷:股本 | 100,000元 |
如果公司没有设定面值,且按市场价2元/股计算,则: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200,000元 | |
| 贷:股本 | 200,000元 |
四、注意事项
1. 股票股利不影响公司资产总额,只调整了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
2. 发放股票股利后,每股收益(EPS)会稀释,因为总股本增加。
3. 会计处理需根据公司是否设有面值,不同情况下会计分录可能略有差异。
五、总结
发放股票股利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会计处理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利润分配”与“股本”或“资本公积”的调整。正确理解并记录此类业务,有助于保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 项目 | 说明 |
| 发放股票股利 | 不减少现金,增加股东持股数量 |
| 会计处理 | 借:利润分配;贷:股本或资本公积 |
| 影响 | 股东权益结构变化,不影响总资产 |
| 注意事项 | 根据是否有面值选择合适分录,关注EPS变化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型的股利处理,可参考相关会计准则或咨询专业会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