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朽是什么意思】“摧枯拉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能够轻松摧毁一切脆弱的事物。这个成语中的“朽”字是关键之一,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整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一、
“摧枯拉朽”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摧折枯枝,拉断朽木”,比喻强大的力量可以轻易地摧毁一切脆弱、腐烂的东西。其中,“枯”指干枯的树枝,“朽”指腐烂的木头,两者都是容易被破坏的对象,象征着弱小或不堪一击的事物。
在现代汉语中,“摧枯拉朽”多用于形容某种力量(如革命、改革、技术等)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或影响力,能够迅速瓦解旧有体系或结构。
二、表格解析
成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枯”的意思 | “朽”的意思 | 常见用法 |
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形容力量强大,轻易摧毁脆弱事物 | 《后汉书·王符传》 | 干枯的树枝 | 腐烂的木头 | 形容改革、技术、战争等力量强大 |
易折、脆弱 | 易碎、无用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三、补充说明
“朽”在古汉语中常与“腐”、“烂”同义,表示物体因时间久而变质、失去原有的强度。在成语中,“朽”与“枯”并列,共同强调了对象的脆弱性,从而衬托出“摧”和“拉”的力量之大。
需要注意的是,“摧枯拉朽”虽然常用于正面语境,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有贬义,比如形容某人过于强势、不留余地。
四、结语
“摧枯拉朽”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枯”与“朽”两个词的对比,展现了强大的力量如何轻易击败脆弱的事物。理解“朽”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和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