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涂炭的意思是什么】“苍生涂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多用于描述战乱、灾荒或暴政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苦难深重的情景。
以下是对“苍生涂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苍生 | 指平民百姓,泛指普通民众 |
涂炭 | 意为陷入泥泞和炭火之中,比喻极其痛苦、悲惨的境地 |
整体含义:
“苍生涂炭”形容百姓生活在极度困苦和灾难之中,犹如陷于泥泞与烈火,无法自拔。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民不堪命,死于涂炭。”
-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历史、文学或评论文章中使用较多。
- 感情色彩: 贬义,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批判。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水深火热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
四、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
“明末清初,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真是苍生涂炭。”
2. 文学作品:
“小说中描绘了战乱年代下,苍生涂炭的悲惨景象。”
3. 现实批评:
“面对自然灾害,政府应尽快行动,避免百姓陷入苍生涂炭的境地。”
五、总结
“苍生涂炭”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百姓在极端困境中的悲惨状态。它不仅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稳定与民生幸福的关切。在日常语言中虽不常用,但在正式写作或历史叙述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古代文献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类似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