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辞色什么意思】“不假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态度冷淡、严肃,甚至带有责备的意味,不带任何温和或委婉的言辞。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上级对下属、长辈对晚辈,或者权威人士对普通人的态度。
一、
“不假辞色”字面意思是“不使用温和的言辞和表情”,即说话或表情非常严厉,没有一丝笑容或缓和的语气。它强调的是态度上的冷漠与严厉,而不是单纯的言语内容。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氛围。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不假辞色 |
拼音 | bù jiǎ cí sè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之德,不假辞色。” |
含义 | 不使用温和的言辞和表情,形容态度严厉、冷漠。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态度严肃、不带感情色彩。 |
近义词 | 冷若冰霜、铁面无私、不苟言笑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和风细雨、温柔体贴 |
例句 | 老师对学生一向不假辞色,从不轻易表扬。 |
使用场景 | 适用于描写人物态度、职场关系、家庭氛围等。 |
三、使用建议
1. 语境适配:此成语适合用于较为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不宜用于日常轻松对话中。
2. 情感表达:使用时应注意语气和上下文,以免给人过于刻板或生硬的感觉。
3. 搭配得当:可与“态度”、“表情”、“语气”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假辞色”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在不同的情境下,它的含义和影响也有所不同。了解其真实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