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古之恶来】“古之恶来”这一说法,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记载。原文为:“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左右争趣之,不得。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在这段文字中,“古之恶来”并不是直接出现的词语,而是后世对项羽的一种形象化称呼。根据《史记》的记载,项羽在最后时刻面对失败时,仍然表现出一种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有人将他比作“古之恶来”,意指其勇猛、刚烈、不屈的性格特征。
“恶来”原本是商朝时期的一个著名勇士,是纣王手下的一员猛将,以力大无穷、作战勇猛著称。因此,“古之恶来”常用来形容那些在乱世中英勇无畏、敢于担当的人物,尤其是像项羽这样具有悲剧英雄色彩的历史人物。
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古之恶来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含义 | 指古代勇猛、刚烈、不屈的英雄人物 |
典型代表 | 项羽 |
原意 | “恶来”原指商朝勇士,后引申为勇猛者 |
背景 | 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自刎,表现悲壮英雄气概 |
后世意义 | 用于形容有血性、重情义、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 |
“古之恶来”虽然不是历史文献中的正式名称,但它是后人对某些历史人物精神气质的一种概括。这种称呼往往带有敬仰与惋惜之情,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英雄主义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