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太常引赏析】《太常引》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属于其豪放派风格的代表作。这首词以雄浑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情感激昂、意境开阔,充分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将领和文人的复杂情怀。
一、
《太常引》全词如下:
>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
>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 斫却月中桂,教天路、径通。”
此词写于中秋之夜,借月抒怀,寄托了词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上片写景,描绘中秋明月之美;下片抒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精神。
二、词作分析表
项目 | 内容 |
词牌名 | 太常引 |
作者 | 辛弃疾(南宋) |
创作背景 | 建康(今南京)中秋夜,为友人吕叔潜所作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
艺术特色 | 想象丰富,语言豪放,情景交融,情感深沉 |
主要意象 | 秋月、飞镜、姮娥、山河、月中桂 |
情感基调 | 激昂中带悲凉,理想中含无奈 |
历史评价 | 被认为是辛弃疾豪放词中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
三、结语
《太常引》不仅是辛弃疾词作中的精品,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士大夫在动荡时局下的心路历程。通过中秋明月这一传统意象,他抒发出对国家兴亡的忧思,同时也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首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以上就是【辛弃疾太常引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