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绉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2025-09-21 08:58:05

问题描述:

绉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1 08:58:05

绉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齐策一》中的一篇著名寓言故事,讲述了齐国谋士邹忌通过自身经历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听取意见的故事。文章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政治智慧和沟通艺术。

一、

本文讲述的是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一事为引子,向齐威王进谏,说明君主应虚心接受臣民的意见,从而达到国家强盛的目的。邹忌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让齐威王明白“纳谏”的重要性,并最终促使齐威王采纳建议,广开言路,使齐国大治。

文中强调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也揭示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邹忌的进谏方式巧妙,既不失礼节,又能打动君王,是古代政治家善于运用比喻和逻辑说服的典范。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相貌俊美。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容貌最美丽的人。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去问他的小妾:“我和徐公谁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小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便问他:“我和徐公谁更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觉得自己不如徐公;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加觉得远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小妾说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小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都称赞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国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侍从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可见,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给予上等赏赐;上书劝谏我的,给予中等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给予下等赏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时,大臣们纷纷进谏,门口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后,常常有人断断续续地进谏;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后,都来朝见齐国。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取得了胜利”。

三、文章启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

- 君主应当虚心纳谏,才能治理好国家;

- 进谏的方式要讲究策略,避免直接冲突;

- 自知之明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

- 言论自由和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国家发展。

四、结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进谏”与“纳谏”的经典范例。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也为现代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以上就是【绉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