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意思毫的意思】“明察秋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观察细致、洞察力极强。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眼睛明亮到能看清秋天鸟兽的细毛,却看不见一车柴火。后来用来比喻目光敏锐,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
在“明察秋毫”中,“毫”是关键字之一,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整个成语的内涵。
一、
“明察秋毫”中的“毫”原指动物身上最细小的毛发,比如牛羊身上的绒毛。在成语中,“毫”引申为极其细微的事物。因此,“明察秋毫”整体意思是:形容人目光敏锐,能清楚地看到极细微的东西,常用来赞美一个人观察力强、心思细腻。
在实际使用中,“明察秋毫”多用于形容人在分析问题、判断事物时非常细致,不放过任何细节,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二、表格对比
| 词语 | 含义 | 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 明 | 清楚、明白 | 指目光清晰、认知透彻 | 用于形容人的判断力、理解力 |
| 察 | 观察、查看 | 表示仔细审视、分析 | 常用于描述对事物的深入研究 |
| 秋毫 | 秋天鸟兽的细毛 | 极其细微的事物 | 用于比喻微小的细节或不易察觉的问题 |
三、常见误用与正确用法
- 误用:他做事总是明察秋毫,连地板上的灰尘都看得出来。
分析:此句虽表达细心,但“明察秋毫”强调的是对重要细节的洞察,而非琐碎小事。使用不当会削弱成语的严肃性。
- 正确用法:他在项目中明察秋毫,及时发现了潜在的风险点。
分析:此处“明察秋毫”恰当表达了他对关键问题的敏锐观察。
四、总结
“明察秋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品质的象征。其中“毫”字虽小,却承载了深刻的含义。了解“毫”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使其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