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续貂成语】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含义而广为流传。其中,“尾续貂”是一个较为少见但颇具趣味的成语,它源于古代典故,常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前后不协调、前后不搭,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以下是对“尾续貂”成语的总结与相关知识梳理。
一、成语释义
成语名称:尾续貂
拼音:wěi xù diāo
出处:《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每至宴集,酒酣,辄自鼓琴,又令左右作《清商曲》,时人谓之‘尾续貂’。”
释义:原指在貂尾上再加一条尾巴,比喻多余、不恰当的补充,后引申为事情完成后又加上不必要的内容,使整体显得累赘或不协调。
近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反义词:恰到好处、锦上添花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晋书·王济传》 |
原意 | 指在貂裘上再加一条尾巴,显得多余 |
引申义 | 比喻做事或写作中添加不必要的内容,造成累赘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文章、演讲或行为中的冗余部分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章写作 | 这篇文章本已完整,结尾却加入了一段无关内容,真是尾续貂。 |
演讲场合 | 他的演讲本来很好,最后却加了一段毫无逻辑的解说,简直是尾续貂。 |
项目汇报 | 项目报告已经很详细了,再加上这些无关数据,反而显得尾续貂。 |
四、与其他类似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是否与“尾续貂”相近 |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 是 |
锦上添花 | 在已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 否 |
多此一举 | 做了不必要的事 | 是 |
无中生有 | 故意编造不存在的事情 | 否 |
五、总结
“尾续貂”这一成语虽不常见,但在文学、写作和日常表达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注重简洁与合理性,避免因多余的添加而破坏整体效果。通过了解其来源、含义及使用场景,我们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运用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尾续貂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