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解释】《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释。
一、诗歌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逐句解释
句子 | 解释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一群白鹭飞向蓝天,画面开阔,意境高远。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从窗户望去,可以看到远处西岭上的积雪,象征着时间的长久与自然的壮美。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暗示着交通便利和远方的联系。 |
三、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意象,构建出一幅春日的画卷。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既有自然之美,也隐含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祝愿。
杜甫虽身处乱世,但在这首诗中却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情。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四、总结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作者 | 杜甫 |
类型 | 绝句 |
创作背景 | 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成都时所作 |
主题 | 春景描写、自然之美、生活安宁 |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语言简练、意境开阔 |
表达情感 | 对自然的热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或诗歌创作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