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若无人是什么词】“旁若无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某种场合下表现得非常自信、从容,甚至有些傲慢,仿佛周围的人不存在一样。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但其含义和用法却常常被误解或误用。
一、
“旁若无人”原意是“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人态度高傲、自视甚高,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它既可以表示一种自信的表现,也可以带有贬义,指人过于自我,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该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的神态或行为,常见于文学作品、影视台词或日常对话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它有时可以作为褒义使用(如形容人沉着冷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偏向于贬义。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旁若无人 |
拼音 | páng ruò wú rén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乃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杀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实际出处略有争议,常用于形容人态度高傲) |
含义 | 原意是“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人态度高傲、自视甚高,不把他人放在眼里。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举止、神态,也可用于描写环境。 |
褒贬色彩 | 多为贬义,表示人傲慢、不尊重他人;偶尔可作中性或褒义(如形容人沉稳、自信)。 |
近义词 | 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趾高气扬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声下气、谨言慎行 |
使用场景 | 文学、口语、影视作品中常见,用于刻画人物性格或情绪状态。 |
三、注意事项
“旁若无人”虽然听起来有点“霸气”,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如果在正式场合或对他人不敬的情况下使用,可能会引起误会或不适。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运用这一成语,避免给人留下傲慢的印象。
总之,“旁若无人”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了解它的准确含义和适用范围,有助于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得体、恰当。
以上就是【旁若无人是什么词】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