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苦功高的成语典故是什么】“劳苦功高”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辛勤努力、贡献突出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也表达了对有功之人的肯定。下面我们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简介
“劳苦功高”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说一个人在艰难困苦中辛苦工作,最终建立了显著的功绩。后世多用来形容那些默默付出、不计得失、最终取得成就的人。
二、成语出处与典故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原文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典故背景 | 战国末年,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屡次受挫,但依靠贤臣如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辛勤工作并建立了显著的功绩,值得表彰和尊敬。 |
三、成语含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指人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用法 | 多用于表扬或评价他人,强调其辛勤付出与实际贡献。 |
近义词 | 劳累功深、功勋卓著 |
反义词 |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四、历史人物与“劳苦功高”
人物 | 身份 | 事迹 | 是否符合“劳苦功高” |
韩信 | 汉初名将 | 辅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 是 |
张良 | 汉初谋士 | 为刘邦出谋划策,助其成功 | 是 |
萧何 | 汉初丞相 | 主持内政,保障后勤,功劳极大 | 是 |
项羽 | 西楚霸王 | 虽勇猛但缺乏谋略,最终失败 | 否 |
五、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劳苦功高”常用于赞扬那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的员工或劳动者。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精神品质的肯定。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还是社会各个领域,这种精神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总结
“劳苦功高”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历史,蕴含着对奋斗者和贡献者的尊重。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就往往来自于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在今天,我们更应弘扬这种精神,鼓励更多人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表格汇总: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劳苦功高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含义 | 在艰苦中努力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 |
典故来源 |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阵营中的功臣 |
用法 | 表扬或评价他人的辛勤与贡献 |
近义词 | 劳累功深、功勋卓著 |
反义词 |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代表人物 | 韩信、张良、萧何等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劳苦功高的成语典故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