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出自哪部著作】“过犹不及”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过分和不够一样都不好,强调适度的重要性。那么,“过犹不及”这一成语究竟出自哪部古代著作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过犹不及”最早出自《论语·先进》篇。这是孔子与其弟子子贡之间的一段对话,其中孔子通过比喻说明做事应把握分寸,不可过于极端。该成语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
虽然“过犹不及”并非《论语》中的原话,但其思想根源确实来自《论语》,因此通常认为它出自《论语》。此外,在其他典籍如《汉书》《韩非子》等中也有类似表达,但“过犹不及”作为固定成语,最早出处仍为《论语》。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过犹不及 |
出处 | 《论语·先进》 |
原文出处 | 子曰:“吾与点也。”(注:虽无直接“过犹不及”四字,但思想源自此) |
思想来源 | 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 |
后世引用 | 《汉书》《韩非子》等均有类似表述 |
成语含义 | 指做事过分和不足同样不好,强调适度原则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教育、管理、生活等领域,强调平衡与节制 |
三、结语
“过犹不及”作为一句经典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中庸”思想的核心,也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恰到好处,避免极端。
以上就是【过犹不及出自哪部著作】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