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禄三百石】“吏禄三百石”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文为:“臣闻贤者居世,与之同乐,与之同忧。今陛下以天下为家,而四海之内皆蒙圣化,独臣贫贱,无以自给,故愿得一官,使妻子不愁。今吏禄三百石,足以养亲。”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官员俸禄的制度和士人对仕途的渴望。
一、
“吏禄三百石”是古代官员俸禄的一种表示方式,其中“石”是古代粮食的计量单位,通常指一石等于120斤左右。在汉代,官员的俸禄以“石”来计算,如“三公”为万石,“九卿”为二千石,而“小吏”则为三百石或更低。
这一说法不仅体现了当时官僚体系的等级制度,也反映出普通士人在社会中地位较低,需要通过入仕来改善生活状况。同时,它也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个人命运与朝廷关系的紧密联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含义 | “吏禄三百石”指小吏的俸禄为三百石(古代粮食单位) |
历史背景 | 汉代官僚体系中,俸禄以“石”计,不同级别官员俸禄差异较大 |
社会意义 | 反映了士人入仕的愿望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 |
文化内涵 | 体现古代对功名的重视,以及个体命运与国家政治的关联 |
现代启示 | 对现代社会中的职业选择与人生目标仍有借鉴意义 |
三、结语
“吏禄三百石”虽是一句古文,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官制的缩影,也是士人精神的写照。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再以“石”衡量俸禄,但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依然与古人相通。
以上就是【吏禄三百石】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