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的残保金计算方法】引发关注。残保金,全称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政策性基金。用人单位在招用残疾人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时,需按年度缴纳一定数额的残保金。2019年,我国对残保金的征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旨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更多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
本文将总结2019年残保金的计算方法,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数据和公式,便于读者理解与应用。
一、基本概念
- 残保金: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缴纳。
- 应缴金额:根据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残疾人比例要求以及当地平均工资等因素计算。
- 征收对象:所有在岗职工人数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通常为30人以上)。
二、2019年残保金计算方法
1. 计算公式
残保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
\text{应缴残保金} = \left( \frac{\text{单位上年度职工总数} - \text{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text{单位上年度职工总数}} \right) \times \text{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times \text{征收比例}
$$
> 注:具体征收比例因地区而异,一般为10%~50%,部分地区可能有减免政策。
2. 关键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 说明 |
单位上年度职工总数 | 指企业在上一年度内实际在岗的职工总人数(不含临时工、外包人员等) |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指该单位在上一年度内正式录用的残疾职工人数 |
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 由地方统计局发布,用于计算应缴金额的基础数据 |
征收比例 | 根据各地政策设定,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
三、残保金计算示例
假设某公司2018年职工总数为200人,其中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人,当地2018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万元,征收比例为10%。
则:
$$
\text{应缴残保金} = \left( \frac{200 - 2}{200} \right) \times 60,000 \times 10\% = 0.99 \times 60,000 \times 0.1 = 5,940 \text{元}
$$
四、2019年政策变化
2019年起,部分省市对残保金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策变化 | 说明 |
调整征收范围 | 部分地区取消了对小型企业的征收 |
降低征收比例 | 一些城市将征收比例从10%降至5% |
增加减免措施 | 对吸纳残疾人就业较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返还 |
五、总结
2019年的残保金计算方法总体延续了之前的框架,但各地政策更加灵活,注重引导企业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在计算应缴金额时,应结合本地区最新政策,合理安排残疾人用工比例,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六、表格汇总
项目 | 内容 |
计算公式 | 应缴残保金 = [(职工总数 - 残疾人人数)/职工总数] × 平均工资 × 征收比例 |
征收比例 | 一般为5%-10%,视地区政策而定 |
计算依据 | 上年度职工人数、残疾人人数、平均工资 |
缴费时间 | 每年一次,一般在次年完成缴纳 |
政策变化 | 部分地区降低比例、取消小企业征收、增加减免 |
如需了解所在地区的具体政策,建议咨询当地税务局或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以上就是【2019年的残保金计算方法】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