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读后感】“学与问”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不解之处,而正是这些疑问,推动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读完《学与问》这篇文章后,我对“学”与“问”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文章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的学习,就像是一张空白的纸,无法真正吸收和内化所学内容;而只思考不学习,则容易陷入空想,缺乏实际依据。因此,“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问”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提问,就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也难以突破思维的局限。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都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找到了答案。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问”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他们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显得幼稚或可笑,担心被别人嘲笑。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每一个问题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次提问都可能带来新的启发。正如古人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对方是谁,只要他掌握的知识比你多,你就应该虚心请教,不要因为面子而放弃学习的机会。
此外,《学与问》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更要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学与问》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提问的过程。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勇于提问,敢于质疑,才能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远。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不仅要“学”,更要“问”,在不断的探索中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