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白居易】在唐代众多诗人中,白居易以其平实的语言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著称。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观刈麦》便是这样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这首诗以“观刈麦”为题,表面上是描写农人收割麦子的情景,实则通过这一日常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感慨。诗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句,便道出了农人一年四季的辛劳,尤其是在麦收时节,更是忙碌不已。白居易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劳作图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句诗描绘了妇女和孩子们送饭到田间的场景,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关爱。而“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则进一步展现了整个家庭共同参与农事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朴素而真实的乡村生活气息。
然而,诗中并未止步于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而是通过对农人辛苦劳作的描写,引出了作者内心的思考与感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农人在酷热天气下劳作的艰辛,令人动容。紧接着,“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表现了农人为了多抢收一点粮食,即便身体疲惫也不愿停下脚步的精神,这种坚韧与执着令人肃然起敬。
最后两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白居易在目睹农人劳作后,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愧疚,他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未能为百姓分担更多责任,因此久久难以释怀。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田园画卷,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观刈麦》虽篇幅不长,却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它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礼赞,也是对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呼唤。读罢此诗,令人不禁对那些默默耕耘在土地上的劳动者心生敬意,也对白居易那份赤诚之心深感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