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5页)】一、课程名称:
《我们的校园植物朋友》
二、适用年级:
小学三年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四、教学目标:
1. 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几种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校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校园内常见植物的名称、外形及生长特点。
-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并描述植物的特征。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植物图鉴、观察记录表、相机或手机(用于拍摄植物照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笔、小袋子(用于收集植物标本)。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玩耍,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身边的植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哪一种?”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校园植物朋友”。
2. 实地观察(15分钟)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分组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活动。
- 指导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感受植物的不同特征。
- 每组选择3种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并在记录表上画下它们的形状、颜色等。
-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叶子、花朵、树干等部位。
3. 小组分享(10分钟)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包括名称、外观、生长位置等。
教师适时补充一些植物知识,如植物的种类、生长周期等。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植物对校园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今后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一种植物,并画一幅画。
八、教学评价:
1. 观察记录表是否完整、准确。
2. 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表达清晰。
3. 是否能正确识别几种常见的校园植物。
九、拓展延伸:
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制作一份“校园植物小报”,内容包括植物图片、名称、特点等,下节课进行展示。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在校园内活动时不会发生意外。同时,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附录:观察记录表(示例)
| 植物名称 | 外形特征 | 生长位置 | 我的发现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