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现就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基础性、普惠性公共服务,涵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多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法治意识的增强,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因此,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明确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向重点群体倾斜、向智能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三、强化服务供给,优化资源配置
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公共法律服务网点布局,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鼓励和支持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等专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供给格局。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援助范围,降低门槛,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四、推动智慧法律服务建设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法律服务线上化、智能化。推广使用移动终端、在线服务平台、智能客服等工具,实现法律咨询、业务办理、信息查询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群众法律需求,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队伍建设与制度保障
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公共法律服务事业。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依法有序开展。
六、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坚持把普法宣传教育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内容,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法治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社区宣讲、法律讲座等多种方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结语: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法治需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