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周晔,通过追忆的方式讲述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具体事例,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热爱人民、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习写法”三个方面展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并初步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品读感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从细节中感知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师长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深厚感情。
- 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相关图片、课文录音、拓展资料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思考“我眼中的鲁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听说过鲁迅吗?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的认识,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短视频或展示鲁迅的图片,引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圈画不理解的地方。
- 教师指导朗读,纠正发音,讲解重点词语(如“饱经风霜”“恍然大悟”等)。
-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3.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 分段精读课文,逐段分析内容。
- 重点讲解“谈《水浒传》”“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三个事例,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鲁迅言行的语句,体会其性格特点。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 小结提升(5分钟)
- 总结鲁迅先生的形象:关心青年、同情劳动人民、正直善良。
- 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鲁迅的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鲁迅先生有哪些让人敬佩的地方?
- 播放课文配乐朗读,营造情感氛围。
2. 品析语言,体会情感(15分钟)
- 分组讨论:文中哪些细节最打动你?为什么?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简洁、生动,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 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读出情感。
3. 写作迁移,拓展延伸(15分钟)
-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尝试写一段关于自己身边人物的短文。
- 交流展示,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人物。
4.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精神和作品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六、板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谈《水浒传》 → 关心青年
救车夫 → 同情劳苦大众
关心女佣 → 为人正直善良
鲁迅先生:慈祥、正直、博爱、无私
```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积累好词好句。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鲁迅》。
3.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写出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可选)
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AI重复率过高,采用口语化表达与结构化设计,符合教学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