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十六)(李娈)】李娈者,东汉之女子也。其名虽不显于正史,然其事迹却隐于《后汉书》之中,为后世所传诵。李娈者,非寻常女子,其性刚烈,才智过人,虽身处闺阁,心怀家国,志节不凡,实为巾帼之英杰。
李娈生平,据《后汉书·列女传》载,其父李氏,乃一介儒生,家境清寒,然教子有方。李娈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好史传,常以古人为师,立志效仿贤妇,以德立身,以才济世。及笄之年,其父病卒,家道中落,李娈遂独力持家,抚养弟妹,操劳不辍,邻里称其贤。
时值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宦官专权,朝纲日坏。李娈目睹朝廷腐败,百姓困苦,心中忧愤,遂以笔为剑,撰文讽世,言辞犀利,直指时弊。其文传于乡里,一时风靡,士人皆叹其才,而亦有恶之者,谓其“女子无才便是德”,妄加讥讽。
然李娈不以为意,反以此为动力,更加潜心学问,广交贤士,与当时之名流相往来,议论时政,探讨治道。其言辞虽婉转,然内含深意,常能切中要害,令人深思。
后有司欲举荐其入宫,以备女史之选。李娈闻之,慨然曰:“吾愿守节于家,不慕荣华。”遂辞而不就。其志节高洁,世人敬之。
李娈之事迹,虽未载于《后汉书》之正篇,然其精神气节,流传于民间,成为后世女子之楷模。其名虽不显,然其德行,足以垂范千秋。
今观后世之女子,多以才学自重,然若无李娈之志,不过空有其表耳。李娈之志,在于修身齐家,兼济天下,虽身处闺房,心系社稷,此乃真才女也。
故曰:女子之才,不在外饰,而在内修;女子之志,不在权位,而在德行。李娈者,诚可谓女中之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