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史记(middot及晁错传》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梦想o之歌

《史记(middot及晁错传》原文及翻译)】《史记·晁错传》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主要记载了西汉初期政治家晁错的生平事迹与思想主张。晁错作为汉文帝、景帝时期的重臣,以其锐意改革、力主削藩而闻名,其政治主张对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他的改革也引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原文:

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之术,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孝文时,上书言事,得幸。景帝即位,以为太子家令,甚见亲幸。错为人峭直刻深,少恩。尝言曰:“夫以天下之大,万民之众,不以一节而安,非所以为治也。”遂言削诸侯地,以强本弱末。于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起兵反,号曰“诛晁错,清君侧”。上初闻之,大惊,谓窦婴曰:“吾今欲斩错,可乎?”婴曰:“不可。今若斩错,诸侯必怒,恐难制也。”上曰:“然。”遂使中尉召错,绐以诏书,诛之。错死,诸反者乃罢。

翻译:

晁错是颍川郡人。他学习的是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凭借文章才华担任太常寺的掌故官职。汉文帝时期,他上书议论政事,受到皇帝赏识。汉景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太子的家令,非常受宠信。晁错性格刚直严厉,缺乏仁慈。他曾说:“以天下的广大,百姓的数量众多,不能仅凭一个方面来安定国家,这不是治理的方法。”于是他建议削减诸侯国的封地,以强化中央、削弱地方势力。因此,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都起兵反叛,号称“诛杀晁错,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景帝最初听到消息,非常震惊,对窦婴说:“我现在想杀了晁错,可以吗?”窦婴回答:“不可以。如果现在杀了晁错,诸侯必定愤怒,恐怕难以控制。”景帝说:“是的。”于是派中尉去召晁错,假借皇帝诏书的名义,将他处死。晁错死后,那些反叛的诸侯才停止了行动。

结语:

《史记·晁错传》不仅记录了晁错的政治生涯,也反映了汉初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晁错虽有远见卓识,但其改革手段过于激进,最终未能实现理想,反而招致杀身之祸。他的故事成为后世探讨政治改革与权力斗争的重要案例。司马迁以简练的语言和客观的态度,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深刻的历史记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