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一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答: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之钙”,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和支撑作用。首先,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帮助人们明确奋斗目标;其次,理想信念激发奋斗动力,使人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最后,理想信念增强心理韧性,使人具备克服挫折、坚持到底的精神力量。
3. 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道德的基本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即帮助人们辨别善恶、是非;调节功能,即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教育功能,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
答: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但二者有本质区别。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持,而法律则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同时,法律与道德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弘扬中国精神”的理解。
答: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另一方面,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答:依法治国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确保国家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以德治国则是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依法治国为社会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以德治国则为法治建设提供道德基础。只有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三、材料分析题(20分)
材料:某高校学生因沉迷网络赌博,欠下巨额债务,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学生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答:该学生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法制意识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部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缺乏辨别能力,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其次,个别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不清楚赌博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再次,家庭监管缺失、学校教育不到位,使得学生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督。
应对措施包括: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三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和情绪;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四、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不仅是理论学习的过程,更是思想提升和行为规范的实践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