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带拼音版】《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与不慕荣利的情怀。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因其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常被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以下是《蝉》的原文及带拼音的版本:
古诗《蝉》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
- 垂緌:古代官帽上的装饰,这里比喻蝉的触须,也象征高洁。
- 饮清露:指蝉以露水为食,象征其清高、不沾尘俗。
- 流响:指蝉鸣的声音。
- 疏桐:稀疏的梧桐树,古人认为蝉栖息于梧桐树上。
- 居高声自远: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播得远。
- 非是藉秋风:并不是依靠秋风才能传播声音,意指自身有实力,无需外力。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诗中的“居高声自远”一句,更是成为后人常引用的名句,用来形容一个人如果品德高尚、才华出众,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而不必刻意去炫耀或借助外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背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蝉一样,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修养,赢得他人的尊重?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以下是对每句诗的拼音标注:
1. 垂緌(chuí ruí)饮清露,
2. 流响(liú xiǎng)出疏桐。
3. 居高(jū gāo)声自远,
4. 非是(fēi shì)藉秋风。
总之,《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古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教育素材,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首诗中获得启发,做一个内心纯净、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