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孙会宗书》杨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报孙会宗书》是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恽写给友人孙会宗的一封回信。这封信不仅是对友人劝诫的回应,更是一篇充满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的散文作品。文章语言犀利,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失意之后的愤懑与自省,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仕途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一、原文
恽既失爵位,居家,与安定太守孙会宗书曰:
“恽材朽行秽,不维其身,而为天下之尤。幸赖先人之积德,得蒙朝廷之恩,官至九卿,位列三公。然遭逢祸患,遂弃于世,虽有志而无由,虽有才而不用。今乃居于草野,与农夫为伍,虽欲效古人之节,而无路可行。故常怀愤懑,不能自已。”
“昔者,周公辅成王,勤于政事,天下大治。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二人者,皆贤臣也,然终不得其志,卒以忧死。盖天下之士,多不遇时,而独吾辈遭逢不幸耳。”
“今观世事,人心不古,忠良被谗,奸佞得宠。吾虽有心报国,而无门可入。惟愿托命于天,安分守己,不求富贵,但求心安。”
“若君见怜,愿闻教诲,以开愚蒙。若不以为然,则请勿复言。”
二、注释
- 恽:即杨恽,西汉大臣,因直言被贬,后遭诛。
- 失爵位:指被罢免官职,失去封爵。
- 安定太守:地方官员,孙会宗曾任此职。
- 材朽行秽:形容自己才能低劣,品行污浊。
- 不维其身:不能保全自身。
- 尤:过失、罪责。
- 九卿:古代中央官职,地位较高。
- 三公:古代最高官职,如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
- 草野:指民间,平民之地。
- 农夫为伍:与农民为伍,表示身份低下。
- 效古人之节:效仿古代贤人的操守。
- 无路可行:没有实现理想的途径。
- 愤懑:愤怒和不满。
- 自已:控制自己。
- 周公:西周初期的政治家,辅佐成王。
- 成王:周朝第二代君主。
-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名相。
- 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 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 一匡天下:统一天下秩序。
- 贤臣:有才能的臣子。
- 忧死:因忧愁而死。
- 不遇时:生不逢时。
- 忠良被谗:忠臣被小人陷害。
- 奸佞得宠:奸诈之人受到重用。
- 托命于天:依靠上天安排。
- 安分守己:安于本分,不做非分之想。
- 教诲:教导、劝告。
- 开愚蒙:启发自己的愚昧。
-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三、翻译
我失去了爵位,现在在家赋闲,写信给担任安定太守的孙会宗说:
“我的才能浅薄,行为不端,无法保全自身,反而成为天下的罪人。幸好祖先积德,得以蒙受朝廷恩典,官至九卿,位列三公。然而遭遇灾祸,被世人抛弃,虽然有志向却无处施展,虽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如今我居住在乡野,与农夫为伍,想要效仿古人的节操,却找不到道路。因此常常心怀愤怒,难以自控。”
“从前,周公辅佐成王,勤于政务,使天下安定。管仲辅佐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统一天下秩序。这两个人都是贤能的大臣,但最终未能实现抱负,最后因忧郁而死。大概天下士人大多生不逢时,而我们这些人更是命运多舛。”
“如今看世事,人心不再淳厚,忠良被谗言所害,奸佞之人却得到宠爱。我虽有心报国,却无门可入。只愿将命运寄托于上天,安分守己,不追求富贵,只求内心安宁。”
“如果您怜悯我,愿意给予教诲,以开启我的愚钝;如果不以为然,那就请不要再说了。”
四、总结
《报孙会宗书》不仅是一封书信,更是一篇抒发胸臆、表达人生感慨的散文。杨恽在失意之际,没有沉沦,而是坦然面对现实,反思人生,表现出一种豁达与坚韧的精神。他的文字虽含愤懑,却不失风骨,体现了古代士人在逆境中的精神风貌。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