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韦应物《闻雁》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篷友

韦应物《闻雁》翻译及赏析】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闻雁》是一首以秋夜听雁为题材的抒情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原文

《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二、白话翻译

故乡遥远,不知在何方?

归家的念头刚刚兴起,却已悠长难尽。

在这淮南的秋夜,细雨绵绵,

我独坐书斋,忽然听到大雁的鸣叫传来。

三、诗意解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旅居他乡之时,借“闻雁”这一自然现象,表达出强烈的思乡之情。诗中的“雁”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古人寄寓思乡、离别情感的重要意象。

首句“故园渺何处?”直接点明诗人对故乡的牵挂,也透露出一种迷茫与无奈的情绪。“归思方悠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说明归乡的念头刚刚浮现,但现实却让人难以实现,思绪久久不能平复。

后两句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孤独。淮南的秋雨,增添了几分寒意;而“高斋闻雁来”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听着远方传来的雁声,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人将秋夜的雨声、雁鸣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

2. 含蓄蕴藉:全诗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之情,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和声音的渲染,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3. 意境深远:诗中“雁”的意象不仅表现季节的变化,更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赏析总结

《闻雁》虽仅有四句,却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它不仅是韦应物个人情感的写照,也是古代文人普遍存在的乡愁与漂泊感的缩影。诗中那种“望乡而不得归”的惆怅,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依然会因为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与思念。而韦应物的这首诗,正是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家的渴望与对远方的怀念。

结语

读《闻雁》,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雁鸣,也仿佛看见了一个游子在秋夜中默默凝望远方的身影。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情感对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