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重阳主题班会教案(12页)】一、活动背景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不仅是登高望远、赏菊品茶的日子,更是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重要时刻。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增强对长辈的感恩之情,学校特组织本次“重阳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的
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及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和关爱老人,培养孝亲敬老的良好品德。
3. 通过互动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25年10月XX日(具体日期根据学校安排)
四、活动地点
各班级教室
五、活动对象
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制作PPT课件。
2. 学生提前了解重阳节的相关知识,可查阅书籍或请教家长。
3. 准备相关道具:菊花、贺卡、手工材料等。
4. 班主任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节日氛围。
七、活动流程(共12页)
第一页:导入环节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兴趣。
- 展示重阳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节日的基本信息。
第二页:重阳节的由来
- 讲述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如《易经》中“九九”寓意吉祥。
- 介绍重阳节与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联系。
- 播放相关故事片段,加深理解。
第三页:重阳节的习俗
- 登高:讲述古人登高的意义,鼓励学生在节日里与家人一起登山。
- 赏菊:介绍菊花的种类及其象征意义。
- 插茱萸:解释茱萸的用途和文化含义。
- 吃重阳糕:讲解重阳糕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第四页:敬老爱老的意义
- 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展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 提问:“我们平时怎样对待爷爷奶奶?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长辈的关心。
第五页:我为老人做件事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为长辈做过的事情。
-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重阳节孝心计划”,如帮爷爷奶奶洗碗、捶背、写祝福卡片等。
- 强调行动胜于言语,从小事做起。
第六页:制作重阳节贺卡
-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贺卡。
- 学生动手制作,内容可以是祝福语、画图或剪纸。
- 鼓励学生将贺卡送给家中的长辈。
第七页:重阳节诗歌朗诵
-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重阳节古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分组朗读或集体朗诵,感受诗词之美。
- 教师点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八页:情景剧表演
- 学生分组排练关于“孝敬老人”的小短剧。
- 内容可以是帮助老人、陪伴老人、理解老人等。
- 表演结束后进行点评,表扬优秀表现。
第九页:重阳节知识问答
- 教师提出与重阳节相关的问题,如:
- 重阳节是哪一天?
-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 为什么叫“重阳”?
- 学生抢答,答对者给予小奖励。
- 通过游戏方式巩固知识。
第十页:观看纪录片或动画片
- 播放关于重阳节或敬老爱老的短片。
- 观看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
- 增强情感共鸣,深化教育意义。
第一页:总结与延伸
-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敬老爱老的行为。
- 布置课后任务:写一篇“我眼中的爷爷奶奶”或“我为老人做的小事”。
第十二页:活动反思与评价
- 教师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简要评价。
-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的收获与建议。
- 为今后类似活动积累经验。
八、活动延伸
- 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重阳节孝心行动”,如为父母做一顿饭、陪爷爷奶奶散步等。
- 可结合学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持续强化孝亲敬老意识。
- 鼓励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九、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工具。
2. 尊重每位学生的参与意愿,鼓励积极发言。
3. 注意时间控制,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4. 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现对长辈的尊重与关爱。
十、结语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延续。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心中种下一颗“孝”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实际行动去温暖身边的长辈,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本教案共计12页,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调整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