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及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智谋家族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及注释】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以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在《读山海经》一诗中,借阅读《山海经》这一行为,抒发了自己对远古神话、自然奇观的想象与思考,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一、原文

>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同物既无虑,化成必大块。

> 悠悠迷所之,冥冥非所宰。

> 谁言骨肉亲,不及胡越人?

> 岂有豪快士,无为自沉沦?

二、注释

1.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它是炎帝的女儿,因溺亡于东海,化为鸟,每天从西山衔来小树枝和石子,想要填平大海。此句借精卫之志,表达一种不屈不挠、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

2.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位无头巨人,他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持干戚(古代兵器),与天帝争斗。尽管被斩首,仍不屈服,继续战斗。此句赞美刑天的英勇与坚定意志,象征着对命运的抗争。

3. 同物既无虑,化成必大块

“同物”指万物归一,与自然融为一体;“大块”指大地或自然。此句表达诗人已超脱世俗纷扰,与自然合为一体,心境平和,无忧无虑。

4. 悠悠迷所之,冥冥非所宰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而迷茫,“冥冥”意为幽暗不明。此句表达诗人对人生方向的困惑,以及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

5. 谁言骨肉亲,不及胡越人

“骨肉亲”指血缘关系,“胡越人”泛指异族或陌生人。此句指出,有时亲人之间反而不如素不相识的人真诚,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6. 岂有豪快士,无为自沉沦

“豪快士”指有抱负、有气节的人。“无为自沉沦”意为不作为而堕落。此句反问:难道真的没有那些有志之士愿意奋起,却因种种原因而沉沦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呼唤。

三、赏析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在闲居时所作,虽然篇幅简短,但寓意深远。诗中通过对精卫、刑天等神话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陶渊明“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思想。他虽身处田园,心却始终关注着人间冷暖与历史变迁,展现出一位文人深切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四、结语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人对生命、命运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在今天,这首诗依然能引发我们对自身处境、人生意义的反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精神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