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水调歌头诗词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兔男

水调歌头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它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著称,更因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而流传千古。

“水调歌头”本是一种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经文人润色,成为宋词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苏轼在此词中,借中秋赏月之景,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起伏、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

整首词以“明月”为线索,贯穿始终。开篇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浩瀚而空灵的境界。诗人举杯邀月,仿佛与天地对话,既有豪情,又带着一丝孤寂。接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拓展了时空的想象,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向往。

然而,诗人虽有“乘风归去”的幻想,却也深知“高处不胜寒”,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他意识到,即使飞升至仙境,也无法摆脱孤独与冷清。于是,他选择回到人间,在月下起舞,与自己的影子相伴,虽孤单却也自在。

下阕转入对亲人的情感表达。“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月光缓缓移动,洒落在庭院之中,映照出一个人的孤寂与沉思。此时,诗人不禁感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为何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满?这一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也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最后两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点明了全词的主题: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人生亦是如此。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是常态,无法强求完美。因此,诗人只能寄希望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团聚,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传诵至今,不仅因为它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对亲情的渴望、对人生的感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首《水调歌头》依然在无数人心中激起共鸣,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