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在唐代,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名叫李贺。他自幼聪慧过人,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他的诗风独特,语言瑰丽,情感深沉,被誉为“诗鬼”。关于李贺如何作诗,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贺作诗”的典故。
一、原文
《李贺作诗》出自《新唐书·李贺传》,原文如下:
> 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贺援笔辄就,如素构。二人大惊,因相与叹曰:“是儿要当出类拔萃。”后以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遂辞官,游于京师,与王参、张彻等游。贺每为诗,必先作意,然后命笔,未尝草率。或遇风雨,即闭门不出,终日吟咏。其诗多奇崛,时人莫能解。卒年二十七。
二、翻译
李贺,字长吉,年仅七岁就能写出文章。起初韩愈和皇甫湜并不相信,于是到他家中,让他写一首诗。李贺拿起笔立刻就写好了,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两人非常惊讶,感叹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会脱颖而出。”
后来因为父亲的名字叫“晋肃”,按照当时的礼制,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于是他便辞去官职,游历京城,与王参、张彻等人交往。李贺每次作诗,都会先有明确的构思,再动笔写作,从不草率。有时遇到风雨天气,他就闭门不出,整天吟诵思索。他的诗风格奇特,内容深奥,当时的人大多无法理解。他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
三、李贺的作诗之道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李贺不仅天赋异禀,而且对诗歌有着极高的要求。他注重立意,讲究构思,强调“意在笔先”。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得他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却极具艺术价值。
李贺的诗常常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和神秘感,如《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此外,李贺的早逝也让人惋惜。他本可以成为一代大家,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施展抱负。但他的诗作却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四、结语
李贺虽短命,但他留下的诗篇却如星辰般璀璨。他的创作方式值得后人学习:注重思考、追求意境、精益求精。正如古人所说:“诗者,天地之心也。”李贺用他的生命和才情,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