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mdash及2019)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沂蒙草根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mdash及2019)】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根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关于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构建“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多元协同”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路径。通过制度创新、机制优化和资源整合,逐步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学徒制运行体系。

二、工作目标

1. 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管理体系,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2. 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 推进课程体系与企业标准对接,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5.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参考。

三、实施内容

1.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接受培训。

2.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保障学生入学后即成为企业准员工,享受相应的实习待遇和职业发展通道。

3. 双导师制

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教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与技能训练,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4. 课程与教学改革

根据企业用人标准,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推动“课堂进车间、实训进岗位”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5. 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涵盖学生的学习成果、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改进培养质量。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制度保障。

2. 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

3. 组织管理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现代学徒制的成效与经验,增强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时间安排

本方案自2017年起启动,计划至2019年完成阶段性任务,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各阶段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六、预期成果

通过三年的试点探索,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 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建设一批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

- 形成一套成熟可行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 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总之,现代学徒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实施方案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