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与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文言文二则包括《学弈》和《书戴嵩画牛》两篇课文。其中,《书戴嵩画牛》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道理,深受师生喜爱。
《书戴嵩画牛》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绘画与生活经验的故事。文章通过一位牧童对戴嵩所画“斗牛”图的评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只有真正了解事物本质的人,才能画出真实、生动的作品。
故事的大意是:唐代画家戴嵩擅长画牛,他的作品非常有名。一次,有人将他的《斗牛图》展示给大家看,围观的人纷纷称赞。然而,一位放牛的小孩却说:“这画得不对。”众人不解,小孩解释道:“牛在争斗时,尾巴应该夹在两腿之间,而画中的牛尾巴却是翘起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如果只凭想象或模仿他人,而不结合现实生活,就很难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
此外,这篇课文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正如那个牧童一样,即使身份普通,只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也能发现别人忽略的问题。
总之,《书戴嵩画牛》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一则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它提醒我们,在学习和创作中,要注重实践与观察,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