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手册】一、前言
为提升全国救助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规范救助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国家民政部门于2015年推出了“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旨在实现对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对象等群体的统一管理与信息共享,确保救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本手册适用于各级救助管理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旨在帮助用户全面了解系统的功能、操作流程及使用规范,以便更好地开展日常救助工作。
二、系统概述
“2015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国家民政部统一部署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涵盖救助对象信息录入、身份识别、安置管理、服务记录、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系统采用集中部署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
系统支持多种终端访问方式,包括PC端、移动端及自助终端设备,便于不同岗位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灵活使用。
三、主要功能模块
1. 救助对象信息管理
用于录入和管理受助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入站时间、救助原因等。系统支持图片上传、电子档案保存等功能。
2. 身份识别与核实
系统可对接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数据接口,实现对受助人员的身份验证,避免重复救助或虚假信息录入。
3. 救助服务记录
记录受助人员在救助站期间的服务情况,如饮食安排、医疗护理、心理辅导等,确保救助过程有据可查。
4. 安置与遣送管理
对于符合安置条件的受助人员,系统支持安置计划制定与执行跟踪;对于需遣送返乡的人员,可生成相关文书并进行审批流程管理。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报表,包括救助人数、救助类型分布、救助时间趋势等,为政策制定和工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6. 系统权限与安全设置
系统支持多级权限管理,不同角色的用户可根据权限查看和操作相应内容,保障数据安全与操作合规性。
四、操作指南
1. 登录系统
打开浏览器,输入系统网址,进入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主界面。
2. 信息录入
在“救助对象管理”模块中,点击“新增”按钮,填写受助人员相关信息,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3. 查询与修改
可通过“查询”功能查找特定救助对象信息,也可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编辑或删除操作。
4. 导出数据
在“数据统计”模块中,可选择所需时间段和统计项,导出为Excel或PDF格式,便于存档或汇报使用。
5. 退出系统
操作完成后,建议点击“退出”按钮,以确保账号安全。
五、注意事项
- 所有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系统提示进行,避免误操作导致数据错误。
- 严禁泄露受助人员隐私信息,确保信息安全。
-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防止因系统故障造成信息丢失。
- 如遇系统异常或操作疑问,请及时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六、结语
“2015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极大地提升了救助服务的效率与透明度。希望广大用户能够熟练掌握系统操作,充分发挥其在救助工作中的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
附录:常见问题解答(FAQ)
Q:系统无法登录怎么办?
A:请确认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或联系管理员重置密码。
Q:如何添加新的救助对象?
A:进入“救助对象管理”模块,点击“新增”,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
Q:系统数据能否导出?
A:可以,进入“数据统计”模块,选择需要导出的内容并下载。
Q:遇到技术问题如何处理?
A:请联系当地民政部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或拨打系统服务热线。
版本信息:
本手册为2015年版,适用于“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V2.0版本。随着系统升级,相关内容可能有所调整,敬请关注官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