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的对话,形象地描绘了“坐井观天”的寓意,说明了眼界狭窄、见识有限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道理。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情节有趣,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 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开阔眼界、多听多看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体会寓意。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拓宽视野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头饰(青蛙、小鸟)、黑板贴图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你认为青蛙看到的是什么?”等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一张“井”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一个人一直坐在井里,他能看到什么?”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组词。
4. 提问:“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说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1. 分段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不同语气。
3. 提问:“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又是怎么想的?”
4. 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所见的世界,感受其局限性。
(四)探究寓意,深化理解(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那只青蛙,你会怎么做?”
2. 教师总结寓意:“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我们应多观察、多思考,才能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3.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坐井观天”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5分钟)
1.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对“坐井观天”的理解。
2. 布置小任务:画一幅“青蛙看到的天空”,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
```
13、《坐井观天》
青蛙:只看到井口大小的天
小鸟:看到广阔的天空
寓意:要开阔眼界,多看多听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寓言的深刻道理。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