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的意思(成语词典)】在汉语成语中,有许多词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与智慧的结晶。“荦荦大端”便是其中之一。它虽不常见于日常对话,却在文学、学术乃至正式场合中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本文将围绕“荦荦大端”的含义、出处及其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荦荦大端”这一成语,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明显的大事”或“主要的关键”。其中,“荦荦”意为明显、显著;“大端”则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所在。因此,整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主要方面或核心问题,强调的是对整体情况的把握和对重点内容的识别。
从来源来看,“荦荦大端”最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其行世也,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是故君子贵其全也。今夫子之言,有其文而不传,有其事而不详,虽欲求其道,不可得也。然则夫子之学,岂可尽知?其道之大,岂可尽言?虽有其书,未足以为天下法。惟其言行,可以为后世法。是以圣人之言,虽不显,而其义昭然;虽不著,而其理明焉。故曰:‘荦荦大端,不可忽也。’”
在这段文字中,“荦荦大端”被用来强调圣人之道的核心思想,虽不显眼,但却是根本所在,不容忽视。由此可见,该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事物的主要部分,更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提醒人们关注事物的本质与关键。
在现代成语词典中,“荦荦大端”通常被解释为“明显的要点或重要的部分”,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尤其是在分析复杂问题时,用以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例如,在讨论政策制定、学术研究或社会现象时,若需突出某一点的重要性,便可引用“荦荦大端”一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荦荦大端”在成语词典中有明确的解释,但在实际使用中仍较为少见。这可能与其词义较为抽象、表达方式较为文雅有关。不过,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得它在特定语境下显得尤为珍贵,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深度。
总的来说,“荦荦大端”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精妙之处,也反映了古人对事物本质的关注与思考。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重视对这类成语的学习与运用,以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与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