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会议】在2010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16)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这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气候谈判的重要节点,尽管它并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却为后续国际气候合作奠定了基础。
坎昆会议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哥本哈根协议》中提出的各项原则,并确保各国在减排、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方面做出更具体的承诺。与前几次会议相比,坎昆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务实”的进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方面。
会议期间,各方围绕“绿色气候基金”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会议决定设立该基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此外,坎昆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森林保护(REDD+)的框架,鼓励各国通过减少毁林和退化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尽管坎昆会议没有实现全面突破,但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逐步成熟。会议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认不同国家在历史排放和经济能力上的差异,同时呼吁所有国家采取行动。
从长远来看,坎昆会议为后来的《巴黎协定》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制度基础。它证明了即使在分歧严重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仍然可以通过对话和妥协找到前进的道路。
坎昆会议虽然不是终点,但它无疑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提醒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国持续努力、相互信任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