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 )
A. 小说集
B. 散文诗集
C. 回忆性散文集
D. 杂文集
2. 下列哪篇文章不是出自《朝花夕拾》?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阿长与〈山海经〉》
C. 《藤野先生》
D. 《祝福》
3.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他童年时的私塾生活,这篇文章是( )
A. 《五猖会》
B. 《父亲的病》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 《范爱农》
4.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最渴望得到的书是( )
A. 《红楼梦》
B. 《山海经》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5.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提到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是( )
A. 范爱农
B. 藤野严九郎
C. 王子安
D. 周树人
6.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主要批判的是( )
A. 传统礼仪
B. 封建伦理道德
C. 科举制度
D. 民间迷信
7. 在《无常》一文中,作者描写的“无常”是指( )
A. 一种神鬼
B. 一个具体的人物
C. 一种社会现象
D. 一种心理状态
8. 鲁迅在《琐记》中提到他离开故乡去南京求学的原因是( )
A. 家庭变故
B. 追求新思想
C. 寻找更好的工作
D. 躲避战乱
9. 《朝花夕拾》中,鲁迅对“衍太太”的态度是( )
A. 赞美
B. 同情
C. 批判
D. 冷漠
10.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中出现的?
A. 长妈妈
B. 闰土
C. 藤野先生
D. 范爱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的结集。
2.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一个充满童趣的________。
3.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鲁迅的________。
4. 《藤野先生》中,鲁迅决定弃医从文是因为________。
5. 在《五猖会》中,鲁迅的父亲要求他在去看五猖会之前必须背诵________。
6. 《无常》一文表达了鲁迅对________的思考。
7.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________”这一故事最为反感。
8. 《琐记》中,鲁迅写到了他读过的书籍有《________》和《天演论》等。
9. 《范爱农》中,范爱农是一个________的青年。
10. 《朝花夕拾》共有________篇散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要说明《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形象的理解。
3.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是如何通过回忆来表达对旧社会的批判的?
四、论述题(20分)
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篇章,分析鲁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C
4. B
5. B
6. B
7. A
8. B
9. C
10. B
二、填空题
1. 《旧事重提》
2. 百草园
3. 家庭女工
4. 看到中国人的麻木与愚昧
5. 《鉴略》
6. 生死、善恶
7. “卧冰求鲤”
8. 《天演论》
9. 忧国忧民
10. 十
三、简答题
1.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作品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他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亲人、师友的怀念之情。
2. 阿长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保姆,她虽然粗俗、迷信,但心地善良,对鲁迅十分关心。鲁迅通过对她复杂性格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
3. 鲁迅通过回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如私塾教育、家庭变故、留学经历等,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旧社会的黑暗。他的文字既有温情,也有批判,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四、论述题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过去生活的深情回顾,也是他对旧社会进行深刻批判的重要作品。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描绘了童年时的自由与快乐,以及后来被束缚在私塾中的压抑;在《二十四孝图》中,他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在《藤野先生》中,他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鲁迅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社会变革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