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电大国家赔偿法小抄】在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学习中,国家赔偿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律基础课程,尤其对于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知识点是通过考试的关键。为了帮助广大学员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以下整理了一份2019年最新版本的“国家赔偿法小抄”,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重点知识,便于复习和备考。
一、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
国家赔偿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其核心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适用范围与主体
1. 适用范围:
- 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刑事赔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刑事司法职权时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 赔偿义务机关:
- 行政赔偿由实施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负责;
- 刑事赔偿由作出错误决定的司法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承担责任。
三、赔偿请求人与被请求人
- 赔偿请求人:受到国家机关侵权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 被请求人:即赔偿义务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等。
四、赔偿程序
1. 申请阶段:赔偿请求人应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2. 处理阶段: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3. 复议阶段: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在收到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4. 诉讼阶段:对复议结果仍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五、赔偿标准与计算方式
1. 人身自由权赔偿:按日赔偿,标准为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2. 生命健康权赔偿:根据实际损失、医疗费用、误工费等进行赔偿。
3. 财产损害赔偿:按直接损失进行赔偿,不包括间接损失。
六、免责情形
国家赔偿法规定了以下几种可以免除赔偿责任的情形:
- 赔偿请求人自身过错造成的损害;
- 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导致的损害;
- 法律规定的其他免责情形。
七、时效与受理条件
- 时效:赔偿请求人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两年内提出申请。
- 受理条件:必须有明确的赔偿义务机关、具体的赔偿请求和事实依据。
八、国家赔偿法的重要意义
国家赔偿法不仅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机制,也是对国家机关依法履职的监督手段。它体现了法治精神,有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增强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九、总结
国家赔偿法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法律课程,理解其基本原理、适用范围、赔偿程序及标准至关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顺利通过考试,也能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为2019年版本的整理资料,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部分内容可能有所调整,建议结合最新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