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柳宗元《三戒(并序)》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柳宗元《三戒(并序)》原文及翻译,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21:51:55

柳宗元《三戒(并序)》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柳宗元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哲思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其中,《三戒(并序)》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寓言性散文之一。这篇文章通过三个寓言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与社会中的弊端,警示世人应以谦逊、谨慎的态度面对生活。

一、《三戒》原文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于家,驯养久之,稍与犬同。犬畏其强,不敢与争。后数月,麋死,犬遂食其肉。人曰:“麋,兽也,犬,兽也,何为而食之?”曰:“彼已死矣。”人曰:“今虽死,犹可食乎?”曰:“彼既死,不复能害人,吾无罪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乃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之,不敢南出门。一日,鼠出,其家童子怒,逐之,鼠不能避。童子曰:“鼠,小虫耳,何足惧?”鼠曰:“吾虽小,亦有志焉。吾欲避尔,而尔不许。”童子笑曰:“尔不过一鼠耳,岂能为患?”鼠曰:“我虽小,若不防之,将为患矣。”童子不听,遂逐之。后数年,鼠繁衍,室中皆满,童子悔之。

序:

余尝游于湘水之上,见渔父歌曰:“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皆有所戒也。”余闻之,感其意,遂作《三戒》,以警世人。

二、《三戒》翻译

《临江之麋》

有一个住在临江的人,打猎时捕获了一只小鹿,把它养在家中。时间久了,小鹿渐渐和狗混在一起,狗因为畏惧它的力量,不敢与它争斗。几个月后,小鹿死了,狗便吃掉了它的肉。有人问:“小鹿是野兽,狗也是野兽,为什么吃它?”回答说:“因为它已经死了。”又有人问:“现在它虽然死了,还能吃吗?”那人说:“它既然已经死了,就不会再伤害人,我没有罪。”

《黔之驴》

贵州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把一头驴运了进去。到了之后发现没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在山下。老虎看见这头驴,觉得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灵,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后来,老虎慢慢靠近,小心翼翼地试探。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以为它要吃自己。但经过多次观察,老虎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开始靠近它,在它前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攻击。后来,老虎更加大胆地戏弄它,甚至碰撞、倚靠、冲撞它。驴终于愤怒了,用蹄子踢了老虎一下。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想:“原来你的本事就只有这么一点!”于是猛扑上去,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个姓某的人,非常害怕太阳,忌讳出门,不敢向南走一步。一天,老鼠出来了,他家的小童生气了,追着老鼠跑,老鼠无法躲避。小童说:“你只是个小虫子,有什么可怕的?”老鼠说:“我虽然是小虫子,也有自己的志向。我想躲开你,但你不让我躲。”小童笑着说:“你不过是一只老鼠,怎么会有祸患?”老鼠说:“我虽然小,如果不加以防范,将来可能会带来麻烦。”小童没有听从,继续追赶。几年后,老鼠繁殖得越来越多,家里到处都是,小童这才后悔。

序:

我曾经在湘水边游览,听到渔夫唱道:“临江的麋鹿、黔地的驴、永州的鼠,都有值得警惕的地方。”我听了之后,深感其意,于是写下《三戒》,用来警醒世人。

三、结语

《三戒》虽为寓言,却寓意深远。柳宗元借动物之口,讽喻人间百态,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弱小者,也不要自恃强大。无论是“黔之驴”的虚张声势,还是“永某氏之鼠”的隐患未察,都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读《三戒》,不仅是对文学的欣赏,更是对人生智慧的领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